|
山东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身板十分硬朗,关键皮肤也很黑,属于典型的中国北方农民,到今年他已经有74岁了,可是他依然活跃在田间的地头。从而他被人们称为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。
早在过去,也就是1988年那会,常在外边靠贩卖蔬菜为生的王新民,也就是他的堂弟,来到他家,给他送了一顶花带刺的黄瓜,这2斤黄瓜在寒冬腊月的当时怎么也得值个二三十元钱。
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情义,让王乐义心生了念头,就是带领乡亲们一起搞反季的蔬菜,走向致富的道路。这春节还没过完,他就开始着手这件事,赶到辽宁大连瓦房店去学习经验,之后又跑了六个省区市,根据寿光实际做了些技术的改进,跟乡亲们商量建冬暖式的大棚。从此之后就走上了一条康明大道,迅速带领村里的老百姓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。
第一年,村里就冒出了17个“双万元户”,最多的卖了3万多元。
事实就是最好的动员令。第二年,村里有161户种大棚。干了一年,村里的存款达到128万元。在那个“万元户”都稀缺的年代里,这样的致富速度让三元朱村也火了起来。
周边村的村民来看三元朱的蔬菜大棚,外乡人也来看,都想学技术。可是,村民们找到王乐义,苦口婆心地说,乐义啊,胳膊肘可不能往外拐,咱这技术3年之内可别外传,等咱村发了再说!
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的王伯祥来了,问王乐义“能不能教教县里其他地方”?中央也来人了。“乐义同志,要把这项技术推向全国,解决各地区特别是北方吃菜难的问题。”
推广!“自己富了不算富,大家富了才真富。”王乐义跟那些反对的乡亲们说,大伙不都学到我教的技术了嘛,推广技术,人家不得请你们当老师吗,到时候还怕再受穷吗?他又向大伙儿保证:技术推广后,咱再搞新的,让三元朱的大棚发展得更好。
随后,县里成立了冬暖式蔬菜大棚推广小组,王乐义负责技术,在当时全县27个乡镇巡回指导。一年下来,他跑了4万多公里,有时候一天跑11个乡镇30多个村。那一年,全县发展了5130多个大棚,当年增收6000多万元,而之前寿光的财政收入还不到8000万元。
自蔬菜大棚搞起来之后,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,还有40多个国外专家教授来三元朱村考察学习。王乐义的家人说,最多的一天,他接待了6个省14批共3000多人。一天下来,王乐义两腮都麻木了,连张嘴吃饭的力气都没有了。
据三元朱村村两委成员王保泉介绍,20多年来,王乐义带领技术人员奔走几十万公里,毫无保留地将蔬菜大棚种植技术免费推广到20多个省市区。“在村里,还建有蔬菜大棚技术培训中心,只要愿意来学,都免费”。王保泉说。
三元朱的村民也成了不少地方争抢的“香饽饽”,带着技术在全国各地播下冬暖式大棚的火种。直到今天,仍有上百人的队伍常年在外,他们中的很多人被聘为科技副乡长甚至被聘为科技副县长。
奖金都捐出来做公益
王乐义在村里当了36年的家,带领村民致富却从不求回报。“不仅如此,乐义书记还把自己的钱拿来做公益事业。”王保泉说,现在860口人的村庄,村民的存款就有3240万元,而乐义书记自己却没有发财。这些年来,王乐义领过的奖金不知道有多少笔,但是花在家人身上的就只有一笔:1990年,王乐义领了400元奖金,正准备交给集体,从不开口的老伴梁文荣开口了,“先别捐了,我想买个三轮车。”“除了这400元,乐义书记的奖金基本上都捐给村里的老人和学校了。”王保泉说。
注册“乐义”牌商标后,来找王乐义合资合作的人很多,他也定死了一条规矩:分红归村集体,个人一分钱都不要。
(编辑:H)